*今天:
*
          →预约 挂号医生前,请先看这里!
您当前位置:人工耳蜗网 >> 诺尔康耳蜗 >> 诺尔康产品与资讯 >> 诺尔康资讯 >> 浏览文章
诺尔康:父子齐心 实现人工耳蜗“中国造”
作者:商报记者陈思翰 日期:2019年04月09日 来源:每日商报   录入:admin

196692427.jpg

父子李方平和李楚

196692428.jpg

在李楚的办公室桌上,一台小小的“耳朵”形状的仪器,就放在他随手可及的地方,它记载了一些重要的经历:“这台诺尔康自主研发的第一代人工耳蜗产品,前前后后我们砸了大概有两个亿。”

14年的努力,诺尔康终于打开了大好局面:一台又一台人工耳蜗,从杭州发往欧洲、非洲、南美洲,呈现出逐渐遍布全球之势。今年伴随着科创板政策的正式落地,对于有计划进入资本市场的诺尔康而言,也许是一个绝佳时机。

借着杭州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的契机,李楚告诉记者,诺尔康才刚刚实现了第一步,“未来我们还要让看不见的人看见,站不起来的人重新站起来。”

前夜:外企垄断全球市场,父子齐心从零开始

2006年,李楚即将从加拿大一所大学毕业。读书时期,身为温州人的李楚已经开始展现出一定的创业天赋。他有意识地找了很多项目,一一交给驰骋商海多年的父亲评估,李方平一般只回复四个字“都不太行”。

人工耳蜗这个“商机”得来全是偶然,源于李楚和加拿大邻居的一次对话,“他告诉我,当时手握8项电子耳蜗专利的曾凡钢教授、美国HOUSE耳科研究院听力神经学中心主任傅前杰教授等一批旅美中国科学家,一直在寻觅来自中国的投资者”。

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李楚飞到美国加州去看了项目,当他把这个项目描述给父亲时,终于得到了父亲的支持:“这个项目可以一试。”

当时,全球人工耳蜗市场被三个国家的三家公司垄断着,单件产品价格均在26万元上下,植入后每年的更新维修费用约5000元。

中国重度耳聋患者达500万人,每年接受手术植入的病人仅数千名,多数普通家庭面对高昂的价格,“可望而不可即”。

打破垄断,就是行业的机会所在。父子齐心决定从零开始,扎进人工耳蜗领域。2006年,浙江诺尔康神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总部及美国研发中心先后成立。

黎明:投资3000万只是零头,得牛人加持攻克难题

父子俩分工明确,李楚在美国负责技术攻关,李方平在国内运筹帷幄筹集资金,但是父亲的那套“商战经验”,在生物医药领域似乎并不奏效。

“起初,我们计划烧3000万元让耳蜗实现量产,后来发现只是一个零头。”生物医药行业需要克服跨行业、跨部门、跨学科的重重难关,并且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李楚回忆道,这其中最关键也是最烧钱的部分是芯片研发,“如果当时我们用进口芯片,成本可以降下来,但很有可能出现和耳蜗不兼容的情况。”

当时还是外行的李楚,曾被研发人员拉到一张摆满传感器和线圈的长桌前:左边是声音收集系统,右边是声波转换系统,“只要把两边集成在一起,做成一枚硬币大小,就行了。”听完研发人员的介绍,李楚心里直打鼓。

别小看这块小小的芯片,研发时间就花了一年半,李楚找遍了在美国的行业牛人,终于找到了最早设计英特尔奔腾芯片的华人工程师,第一版芯片顺利送到台积电去烧制。

这时,李楚原本计划的300万美元芯片烧制费用已经全面告急,李楚拨通了父亲的电话,希望得到资金援助。电话那头,父亲也开始怀疑,“砸了那么多钱到底能不能成?”李楚很坚持,芯片离人工耳蜗研制成功仅一步之遥,现在放弃意味着前功尽弃。

于是李方平在国内借钱、贷款、变卖股份,终于将2000万元资金补充到位,李楚继续芯片研发,团队每天都干到午夜才收工,终于,芯片烧到第七次时,研制成功。

这个过程前后共计1.9亿元资金的投入,诺尔康第一台人工耳蜗得以诞生。

曙光:二炮老兵首试机,价格降到进口三成

2009年12月27日,李楚记得特别清楚,因为那天是他29岁生日,诺尔康为一个二炮老兵植入了人工耳蜗,李楚开玩笑说,“开机成功就是最好的生日礼物”。

一个月之后,很多人赶到医院等待这位患者的正式“开机”。回忆起那天的场景,李楚说就像是电影里的画面。

“‘开机’的时候,我们都在后面喊他的名字,但他一点反应也没有。”这时候李楚和团队都懵了,他们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

现场测试的医生却淡定地说,“你们别急,患者的耳蜗连接着电脑,你们说话他听不见的,等一下放声音的时候,他会举手的。”

医生打开了一条又一条测试音频,只见这位老兵一次次地举手,这时老兵的妻子在外面已经按捺不住自己的激动。

当耳蜗和电脑断开链接,妻子再一次发出声音喊老伴时,背对妻子的老兵没有举手,“当时我们都凑过去看了,发现老兵已经泪流满面,他告诉我这是八年里听到的第一声。”

从这位老兵开始,诺尔康的人工耳蜗经过近200例临床试验,在2011年8月,终于拿到了国家药监局的人工耳蜗器械证书。

诺尔康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澳大利亚、奥地利之后第四个能够生产人工耳蜗的国家,也成为全球第四家、中国第一家规模化生产人工耳蜗的企业。

而每台人工耳蜗的价格,也被父子俩一压再压,定到8万元左右,仅是进口耳蜗的三分之一,“这样才能帮到更多人。”

朝阳:帮助一万人重新听见,未来还要让看不见的人看见

从诺尔康产出第一台人工耳蜗起,父子俩就决定要尽全力把产品纳入医保范畴,他们四处努力,从河南到广东,希望能让更多的人用得起人工耳蜗。

截至目前,浙江、河南等四省已将诺尔康人工耳蜗纳入医保,第一位在“浙江儿保”使用医保政策的患者费用降低六成。

销售端的快速发展,让前期两个亿的投入有了回报。目前,诺尔康的人工耳蜗年销量已有三四千台,年销售额1.5亿。

诺尔康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得到认可,目前也已进入西班牙、波兰、玻利维亚、委内瑞拉等国,成功帮助全球一万多名听障人士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而且这一数字每天都在增加。

诺尔康的快速成长和深植于杭州的双创因子不无关系。近些年,杭州正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在杭州创业的十年间,诺尔康连续获得省市等各级政府补助资金5000多万。

李楚和李方平都认为,杭州的双创氛围是让诺尔康跑起来的关键,“从场地到资金,还有政策,杭州帮助了我们很多。”

诺尔康现在每年投入3000万元研制新产品,他和父亲还将在除了人工耳蜗系统以外的人工视觉系统、偏瘫及全瘫类疾病电子刺激康复装置上不断探索和努力,“未来我们还要让看不见的人看见,站不起来的人重新站起来”。(完)

---

人工耳蜗网诺尔康专栏相关阅读:

回到首页
 
上一篇文章:全国人大华侨委委员、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王辉忠等领导同志莅临诺尔康考察调研
下一篇文章:“自强脱贫,助残共享”—— 第二届人工耳蜗植入者论坛助力全国助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