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上学去》指导手册
听损儿童家长、学校老师的指导手册
家校共育,携手并进!
为了促进听损学生顺利融合普校,家长、学校与儿童的协同努力至关重要,为此我们精心撰写了一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并分享在听损学生踏上回归与融合之路时,家长与教师之间如何高效协作,共同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充满关爱、支持的学习氛围。本文不仅是一份指南,更是一份激发双方合作潜能、携手共创美好未来的宝贵资源。我们诚挚的邀请广大家长与教育工作者阅读参考,共同为听损学生的成长之路搭建一座坚实的桥梁。
《听损儿回归幼儿园或小学》
资料来源:Judith I. Simser; O. Ont. B.Ed.; Cert A.V.T.
入学前的准备与策略
一、专业评估与家庭沟通
在听损学生正式入学前,老师与家长应安排一次深入会面,共同探讨并决定最适合孩子的教育安置方案。此决策需综合考虑多项关键因素:孩子的入学准备情况、家庭的支持力度、学校的地理位置、听觉环境的适宜性、硬件设施的配置、教职员工的专业态度与关怀度、师生配比、以及对言语发展较慢学生的特殊教学策略与资源。通过细致考量,确保为孩子选择一个既能支持其特殊需求,又能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学习环境。
二、校园实地探访与深度交流
家长应安排时间带领孩子一同参观即将就读的幼儿园或小学,重点关注整体教育环境、课程设置及孩子的个性化安置计划。同时,与园(校)长进行详尽讨论,明确孩子的特殊教育需求将如何得到满足。此次探访不仅是对校园环境的考察,更是对孩子未来学习生活的一次预演和适应。
三、提升教师专业认知与技能
鼓励并邀请幼儿园园长及主要任教老师参与听损儿童听能康复课程的培训或讲座。通过这些活动或课程,教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听能、语言及沟通技巧的发展状况,掌握正确的辅助手段与教学策略,以促进孩子在发音、听力理解、语言表达及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同时,这也增强教师在家长参与孩子康复过程中的角色认知,共同构建家校合作的坚实桥梁。
四、家访促进家校联动
教师家访是了解孩子家庭环境、日常生活习惯及语言发展现状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家访,教师可以收集到孩子在家庭环境中的语言样本,观察父母与孩子互动的模式,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提供宝贵信息。此外,家访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为孩子的顺利融入校园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五、亲子共融,助力孩子适应新环境
在正式入学前,家长应再次陪同孩子参观幼儿园或学校,利用这次机会教导孩子一些常用但尚未熟练掌握的词汇,如“加餐时间”、“储物柜”、“整理”等,并记录这些词汇以便日后复习。同时,拍摄几张任课老师的照片,帮助孩子提前熟悉新老师的面貌,减少入学时的陌生感。这样的亲子互动不仅有助于提升孩子的语言能力,还能增强他们对新环境的期待感与自信心。
回归与沟通策略
A、个人沟通策略:
一、注意力引导:根据听损儿童的听力状况和听能环境,灵活决定是否采用视觉辅助。首先,通过呼唤其名字吸引注意,必要时靠近并重复呼唤,若仍无反应,可轻拍其肩膀并再次呼唤,确保孩子注意力集中。
二、俯身与孩子交流:弯下腰与孩子保持视线平齐交流,同时进行眼神接触,有助于提升听力理解。
三、自然发音:将助听装置调试到正常音量,与孩子正常说话,避免过度夸张口型,以帮助孩子适应并理解自然语言。
四、语言适应与重复:使用符合孩子语言能力的简短语句,并多次重复,若孩子不理解,尝试换一种表达方式,直至其理解。
五、互动反馈:鼓励孩子回答问题或复述指令,以检验其理解程度。若孩子难以复述,可通过手势辅助,激发其语言表达能力。
六、指令明确与等待:在发出指令后,给予孩子适当的思考时间,最多三次指令后评估其理解情况,避免过度催促。
七、先语言后辅助:在要求孩子执行动作前,先清晰表达指令并重复,必要时辅以眼神引导,最后再考虑使用手势。
八、主动表达:培养孩子使用语言主动吸引他人注意,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
九、情感表达:以热情、活泼等生动的表情提升倾听的兴趣和注意力。
十、逐步扩展语言:对同一句子保持耐心,直至孩子完全理解后,再逐渐引入新词汇和更复杂的概念。
B、与同学沟通:
一、知识普及:适时向其他儿童解释听损及助听器、人工耳蜗的作用,教师可通过团体活动中组织相关讨论,利用近视戴眼镜的类比,增进理解和接纳。
二、友谊桥梁:利用与听损儿童关系亲密的小朋友的照片,帮助记忆名字,并创造条件让他们有更多互动机会,如共进午餐或外出郊游。
三、融入集体:确保听损儿童感受到自己是班级不可或缺的一员,避免任何形式的区别对待,营造包容、平等的班级氛围。
C、家校联动机制
一、建立高效沟通平台:采用每日或每周的联络日志,作为家长、康复老师与教师之间沟通的桥梁。日志中,教师应详细记录孩子在校的特殊经历、活动详情(如校外活动、手工艺课、集体活动)、本周教学主题、关键词汇及即将学习的新内容。家长则应分享孩子在家中的生活点滴与成长进步。此外,康复老师应同步记录听觉口语治疗课程的“听觉理解”、“发音”、“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周目标,确保团队成员全面了解孩子的语言发展状况。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如照片、手绘人物),增强信息的直观性和理解度。此日志还可作为鼓励与反馈的平台,分享建议、表达关心、赞赏孩子的每一点进步。
二、定期面对面交流:家长接送孩子时,教师应积极提供正面反馈,认可听损儿童及其家庭的努力与成就,增强他们的信心与动力。若存在多位家长轮流接送的情况,建议每月安排至少两次家长与教师间的深入交流时段,以促进更深层次的了解与合作。
三、预习材料共享:通过微信、电子邮件等形式,定期向家长及康复老师发送课程计划及预习材料,帮助他们提前准备,确保孩子在家中也能巩固所学,提升学习效果。
四、个性化学习资源:将孩子喜爱的歌曲、儿歌发送给家长,丰富孩子的听觉输入与语言学习环境。
五、强化团队合作与持续评估:康复老师、父母与教师之间的紧密联系至关重要,它确保了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并提供了持续评估与调整教育策略的机会。通过定期会议或在线讨论,团队成员可以共同商讨孩子的成长需求、关注问题、优秀表现,为其制定最适宜的发展规划,促进知识、沟通技巧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提升。
六、重视早期经历对孩子的影响:虽然听损儿童的成长步伐可能与同龄孩子有所差异,但他们所共有的成长需求是相似的。回顾他们初入幼儿园或小学的几个月,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经历在其整体成长及适应未来学习环境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因此,家校的紧密合作与不懈努力,将为听损儿童铺设一条更为广阔、平坦的成长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