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一位96岁高龄老人成功接受奥地利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并顺利开机,开机现场老人久违地听到了自己的名字。这一突破性案例不仅刷新了国内人工耳蜗植入的最高年龄纪录,也向大家传递出一个积极信号:
即使年逾九旬,依然有机会“重返有声世界”。
96岁老人一体机聆听体验
尽管年岁已高,但在家人的鼓励和医生的专业评估下,老人踏出了改变人生的重要一步。这不仅是现代医学技术的胜利,更唤起了我们对“老年性听力损失”这一常见健康问题的关注。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老年性听力损失的6个常见问题:
01
什么是老年性听力损失?
老年性听力损失是一种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发生。主要由于内耳毛细胞退化或死亡,声音信号传递效率下降,导致听力减退。
* 通常是双耳同时受影响
* 严重程度可从轻度至重度不等
* 有研究显示,65岁以上人群中约三分之一有不同程度听力损失
02
老年性听力损失的成因
耳蜗中有成千上万微小毛细胞,当声音传入耳蜗,这些毛细胞负责将机械振动转换为电信号。随着年龄增长,这些细胞会退化、僵硬或死亡,导致听力逐步衰退。
除了自然衰老,以下因素也可能加速听力损失:
* 遗传因素(家族史)
* 长期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中
* 接触汞、铅等有毒重金属
* 某些耳毒性药物(如部分抗生素、化疗药物)
* 吸烟
此外,一些慢性疾病也和听力退化相关: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中风等。
03
老年性听力损失的症状
老年性听力损失的症状通常起初并不明显,但如果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应引起注意:
* 听不清高频声音(如鸟鸣、门铃、报警声)
* 在嘈杂环境中难以分辨对话内容
* 语言听起来模糊,辨别不清
* 难以判断声音来源方向
* 更容易听清男性声音,女性和儿童的声音听不清
* 打电话困难
* 频繁提高电视或广播音量
* 讲话声音无意间变大
* 喜欢看口型来辅助理解
可能伴随的其他症状:
* 耳鸣(耳中出现嗡嗡声、铃声)
* 听觉超敏(对日常声音感到刺耳甚至疼痛)
04
如果发现家人出现听力问题,该怎么办?
如果家中长辈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尽快就诊,可前往耳鼻喉科或听力中心,接受纯音测听等专业评估。
05
忽视听力损失会带来哪些后果?
听力下降不仅仅是“听不清”,还可能带来以下更深层的影响:
* 沟通障碍:频繁误解,影响亲密关系
* 社交孤立:不愿参与活动,逐渐脱离社交圈
* 情绪问题: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自卑
* 认知退化:研究表明,听力下降者患痴呆的风险更高
* 安全风险:听不到来车、警报声等
* 整体生活质量下降
因此,对于老年性听力损失,及早识别、及时干预非常关键。
06
哪些治疗方式可以改善老年性听力损失?
虽然老年性听力损失无法完全治愈,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科学干预,显著改善听力、提升生活质量:
*助听器
适合轻中度听力损失者。通过放大声音来帮助患者听得更清楚,但对部分重度听损患者效果有限。
*人工耳蜗
适用于重度至极重度听力损失者。通过将声音转为电脉冲,直接刺激听神经,帮助大脑重新“听见”。
听力退化并不是无法逆转的命运。随着人工耳蜗纳入国家高值耗材集采,以及医保政策的持续优化,人工耳蜗植入正变得更加普及和可负担。
也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像那位96岁的老人一样,迈出勇敢的一步,重新拥抱声音带来的温暖和被岁月尘封的生趣。
这位来自河南商丘的百岁老人杨学福,在人工耳蜗的帮助下,能听到老伴儿的叮嘱,能听到子女的呼唤,能听到孙儿的哭喊。科技的光芒,正温暖地照亮着这位老人的晚年生活。
两位老人的故事,正是我们共同的愿景:期盼有更多的老年朋友,也能通过科技重新拥抱生活的声音,感受家人之间的温暖。
而这份期盼,也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我们将始终专注于聆听用户的需求,匠心制造更舒适、更易用、性能更卓越的聆听设备,让更多需要帮助的听障朋友,感受声音的馈赠,重拾沟通的喜悦,让生活的美好声响重新传递到心间。
【免费】了解各地报销政策,咨询助听器与人工耳蜗,帮忙预约挂号,可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