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九院专家帮听障宝妈支招(2)】:宝宝听力筛查未通过,听力真有问题吗?
上海九院根据听力障碍宝宝家庭极为关注的问题,结合30多年的临床诊治经验,特别整理了一份详细的解答儿童听力相关问题的专业科普知识导航图(命名为“帮听障宝妈支招”系列科普文章,预计50余篇),以期给宝妈们提供正确的专业科普知识和代表国际最新理念的听力障碍处理流程。
上海九院专家帮听障宝妈支招
听力筛查未通过,
宝宝听力真的有问题吗?
按照预约的日期,王小姐夫妇带着孩子来到了指定的听力障碍诊治中心。王小姐急切地询问医生:宝宝的听力是不是很差?还有没有救啊?望着家长迫切的眼神,医生耐心地宽慰家长不要着急,需要完善听力学相关检查才能判断听力是否正常。
王小姐忧心忡忡,带着宝宝去做听力学检查,焦急地在检查室外等了个把小时,终于拿到了宝宝的听力检查报告。再次来到医生面前,表情像是在等待医生的判决一样,不过医生看了报告之后,对她说:您宝宝听力检查结果都在正常范围内。
夫妻俩喜极而泣,抱着孩子亲了又亲:儿啊,你的小耳朵是正常的!
----
同一天来诊室的另一对青年夫妇小沈的宝宝雷雷现在1岁半了还是一句话都不会说,连“爸爸、妈妈”都不会说,平时偶尔发些“么”和“啊”之类的声音。看着别人家宝宝都先后都会叫“爸爸、妈妈”了,小沈夫妇着急得不行。不过他们就没有王小姐那么好的运气,雷雷的听力检查结果表明双耳中度到重度听力损失,医生建议要尽快验配助听器,现在已经有点晚了,已经影响到宝宝的语言发育了(正常情况下这种情况6个月龄前就应该验配助听器)。这次小沈吸取前面的教训,接受了医生的建议,给雷雷双耳配了助听器。
据小沈说,他们的宝宝初筛和复筛都没有通过,当时医生要求他们尽快去听力障碍诊治中心做听力诊断。原本小夫妻打算带宝宝去医院做听力检查,但宝宝的爷爷坚决认为宝宝听力不会有问题的(他们家几代人听力都没有问题),另外也怕宝宝打针受罪,爷爷死活不同意去医院检查。小两口平时观察雷雷好像对有些声音也有反应,所以就一直拖着。雷雷一直不声不响,小沈夫妇实在放心不下,这才带雷雷来医院检查听力。
有文献报道,我国新生儿先天性听力障碍发病率约为1‰~3‰。听力筛查筛未通过,最后被诊断有听力问题的可能性约为1/10。由此可知,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宝宝中有10%的宝宝确实存在听力问题,而90%的筛查未通过宝宝最后诊断都是听力在正常范围内。因此,宝宝听力筛查未通过,父母不必惊慌,一定记得42天复筛;如果复筛仍未通过,应该尽快,最迟不超过3月龄完成诊断性听力检查。尽管大部分进行诊断性听力检查宝宝的听力都在正常范围内,家长也不能掉以轻心,心怀侥幸(如上文小沈一家),因为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宝宝最终确诊为听力障碍的概率比正常人群高了100倍,因此一定要严格遵医嘱,到指定的听力诊断机构确诊。 若诊断性听力检查报告提示宝宝听力有问题,那就尽早(6月龄内,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可早至2月龄,甚至更早)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加以科学的听觉言语康复训练,以使其获得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言语发育,最终融入主流社会;宝宝听力筛查(初筛和/或复筛)通过或诊断性测试提示听力正常,那爸妈可以暂时放下心来,但回家后仍需观察宝宝对声音的反应和学语情况,如发现异常,仍然需要及时就诊。实际上还有1‰左右的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迟发型耳聋的情况。 听力筛查未通过,并不一定代表听力有问题,需要尽早到有听力诊断资质的医院完善听力学检查。若有听力障碍,则要尽早干预,这样可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若无听力障碍,则父母可以早点放心,平时仍需关注小孩的言语发育是否与周围小朋友同步。专业知识科普
听力医生建议
作者:施俊博 乐星宇 黄治物
审校:韩琨
责任编辑:施俊博
审阅:黄治物
【免费】了解各地报销政策,咨询助听器与人工耳蜗,帮忙预约挂号,可点击这里
下一篇::【圆桌论坛】微创人工耳蜗植入技术的应用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