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案例说康复——林氏六音的正确用法!
案例一
妈妈:孩子2岁半,开机9个月,林氏六音的察知,辨识都很稳定,正在学习仿说六音,可是孩子不怎么配合仿说,每次教仿说的时候都崩溃了。
老师: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学习发林氏六音呢?
妈妈:让他学习发音不就能为他后面说话做准备嘛!
案例二
妈妈:孩子开机都一年了,还是不会说,真是愁人
老师:那您孩子听得怎么样呢?
妈妈:听得还行
老师:您是怎么判断孩子听得还行的,平时有做林氏六音的测试吗?
妈妈:我感觉还行,林氏六音是什么?我不知道啊。
在日常工作中总是接到很多家长咨询林氏六音相关知识,总体来说分成两大类,一类如同案例一里的家长,认为林氏六音必须让孩子说出来。第二类就像案例二里的家长一般,对林氏六音一无所知。
想要用好林氏六音,首先我们先来认识林氏六音。林氏六音是由听觉口语大师 Daniel Ling设计的,能够快速有效的检测耳蜗佩戴者能否察觉到言语频率范围内的声音,林氏六音中虽然只有6个音,但是涵盖了低频,中频,高频三个频率段,如图所示。
而林氏六音包含了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言语声,如图所示:
图中阴影区域俗称香蕉图,囊括了林氏六音中的各个频率段。作为家长必须第一手掌握孩子听的相关情况,那在家就可以用林氏六音进行判断孩子听的好还是不好,如果像案例二里的家长连林氏六音有哪些,其作用是什么都不清楚,那就更无法判断出孩子听的情况怎么样了,当孩子在“听”上出现异常时,家长就不能及时的发现,这样就会耽误给孩子灌输语言的机会。
作为家长,对林氏六音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呢?
1、林氏六音有哪些?怎么读?
2、林氏六音的分类?
3、使用林氏六音的过程中有哪些误区呢?
a 做察知练习时,说出的六音顺序一定是没有规律的,谨防孩子顺着规律给出反应。
b 音量适中,每个发音时长大约为2秒,停顿间隔要无规律。
c 刚开始进行六音测试的环境应为安静的环境,距离大约为30cm-50cm,并对孩子的反应进行记录。随着孩子的各项能力提高,环境和距离上都要发生相应的改变。
很多家长都喜欢在给孩子测试六音时让孩子模仿发音,认为这样做对孩子的发音有帮助,就如同案例一里家长的想法一般。
其实,林氏六音最最重要的功能是快速检测孩子佩戴的人工耳蜗是不是在言语频率范围内能够察知或者辨识。
当检测和发音两个目标同时存在时,家长对发音的目标会更为关注,这时候就会忽略掉检测这个目标,其实这样做就本末倒置了,首先要检测孩子的人工耳蜗是不是都能识别言语频率范围内的声音,只有能够识别了这些言语声,后续的语言灌输及康复学习才会有效,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假设,孩子都未能识别言语频率范围内的声音,家长就不断进行发音引导或者是语言灌输,那这些行为对孩子的康复效果就属于事倍功半。
所以,林氏六音只需要拿来检测孩子听得情况,至于发音,可以在生活中或者是游戏中引导。
例如,教孩子唱儿歌就是个不错的选择,以大家耳熟能详的《两只老虎》为例,歌词是: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耳朵,一直没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如果我们配上动作获得孩子的喜爱,孩子能跟着模仿其中的一句歌词在发音上就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例如,孩子模仿了“跑得快”这一句歌词,其声母就包括了“p、d、k”、韵母及介母包括了“ao、e、u、ai”,孩子通过唱歌能把这些音发稳定后,再将声母和别的韵母组成新的词汇,亦或是由稳定的字扩展成一个 新词,例如:孩子对“跑”发音较稳定,之后扩展为“跑步”,比单纯的直接教“跑步”一词,孩子更容易发音。
林氏六音分为察知和辨识两个阶段,察知只需要孩子听到声音做出动作即可,听声放物,听音举手就是林氏六音的察知,而随着孩子能力提升以后,随之进行的是林氏六音的辨识,有的叫做林氏六音的识别,这个阶段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听到六音指出相应的卡片或者是物品,还有一种叫做听复述,老师或者妈妈说一个音,孩子跟着模仿。
这两种形式采用哪种都可以,无需要求孩子一定要发音,只要孩子能够指对物品,说明孩子是能够辨识言语频率范围内的声音的,后期进行的语言灌输或者康复教学才是有意义的。不论是做林氏六音的察知还是识别,都要记录下孩子的情况反馈给调机师,这个做法对孩子调试人工耳蜗有很大的帮助。
坚持每天用林氏六音检测孩子听的情况,保证孩子听的质量,只要孩子的听能管理做的好,相信孩子的未来也会越来越好。
【免费】了解各地报销政策,咨询助听器与人工耳蜗,帮忙预约挂号,可点击这里
下一篇::这项技术才是人工耳蜗体外机的核心科技!